发布时间:2023-03-15 来源:网络
bob真人釉彩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瓷器釉彩种类繁多,有釉上彩、釉下彩、青釉等。
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后来出现彩绘,即用特制的彩料,在瓷器上绘制图案、纹饰和画面,以增加器物的美感。
釉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密的研磨,然而现有的研磨装置在研磨过程中,由于釉浆的流动性,造成研磨不够充分,进而影响釉浆的研磨精度,且在研磨过程中,聚集在研磨球周围的研磨较为精细,然而远离研磨球位置的研磨精度较低,无法实现均匀研磨。
一种新型陶瓷釉浆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的内腔中间竖直安装有中间隔板,研磨箱的左侧内腔设置为提升内腔,研磨箱的右侧内腔设置为研磨内腔,研磨箱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进料口,研磨箱的下端面中间设置有出料口,研磨箱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驱动内腔,研磨箱的下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底座,所述驱动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研磨内腔的下端设置为半球形的研磨凹槽,研磨内腔的内腔中间竖直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焊接有研磨球,所述研磨凹槽的下端设置有竖直焊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中间隔板的下端横向设置有回流内腔,中间隔板的中间段外壁开设有一对上下分布的倾斜流道,所述回流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通孔和提升内腔的下端,所述提升内腔的内腔竖直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转杆的圆弧外壁设置有螺旋扇叶,且螺旋扇叶的下端延伸至回流内腔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驱动内腔的上端开口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螺钉,驱动内腔的下端与研磨内腔、提升内腔之间均横向铺设有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位于倾斜流道的上端,且进料口的内侧连通研磨内腔,所述出料口的上端连通回流内腔。
优选的,所述倾斜流道贯穿中间隔板的左右两侧,且倾斜流道从上至下倾斜,倾斜流道的上端连通提升内腔,倾斜流道的下端连通研磨内腔。
优选的,所述研磨球位于研磨凹槽的内腔,研磨球与研磨凹槽之间留有研磨间隙,所述研磨间隙的下端连通通孔。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研磨内腔和提升内腔,从而利用螺旋扇叶的转动将底部的釉浆重新提升并运输至研磨内腔的上端,从而实现上下釉浆的循环研磨,大大提高了研磨的精度和研磨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驱动和回流内腔,从而实现研磨后釉浆的位置转换,防止釉浆研磨聚集,实现均匀研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研磨后釉浆的均匀性。
图中:1、研磨箱;2、研磨内腔;3、驱动内腔;4、提升内腔;5bob真人、上盖板;6、螺钉;7、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9、密封板;10、中间隔板;11、螺旋扇叶;12、转轴;13、进料口;14、出料口;15、研磨凹槽;16、支撑立柱;17、回流内腔;18、底座;19、倾斜流道;20、研磨球;21、通孔;22、研磨间隙;23、转杆。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陶瓷釉浆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箱1,研磨箱1的下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底座18,研磨箱1的内腔中间竖直安装有中间隔板10,研磨箱1的左侧内腔设置为提升内腔4,研磨箱1的右侧内腔设置为研磨内腔2,通过中间隔板10实现将研磨箱1的内腔分割。
研磨箱1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进料口13,研磨箱1的下端面中间设置有出料口14,进料口13位于倾斜流道19的上端,且进料口13的内侧连通研磨内腔2,出料口14的上端连通回流内腔17,利用进料口13和出料口14的配合,实现循环进料,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研磨箱1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驱动内腔3,驱动内腔3的上端开口设置有上盖板5,上盖板5的上端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螺钉6,利用螺钉6实现上盖板5的固定安装,利用上盖板5实现对驱动内腔3上端的密封。
驱动内腔3的下端与研磨内腔2、提升内腔4之间均横向铺设有密封板9,利用密封板9实现上下内腔之间的隔绝,防止釉浆向上飞溅。
驱动内腔3的内部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驱动电机7和第二驱动电机8,研磨内腔2的下端设置为半球形的研磨凹槽15bob真人,研磨内腔2的内腔中间竖直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下端固定焊接有研磨球20,转轴12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7的电机转轴,且转轴12的下端延伸至倾斜流道19的下端。利用第一驱动电机7带动转轴12转动,利用转轴12带动研磨球20在研磨凹槽15的上端转动,从而达到研磨的目的。
提升内腔4的内腔竖直安装有转杆23,转杆23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8,转杆23的圆弧外壁设置有螺旋扇叶11,且螺旋扇叶11的下端延伸至回流内腔17的左侧,利用第二驱动电机8带转杆23转动,从而使得转杆23带动螺旋扇叶11转动,利用螺旋扇叶11带动下端的釉浆上升。
中间隔板10的中间段外壁开设有一对上下分布的倾斜流道19,倾斜流道19贯穿中间隔板10的左右两侧,且倾斜流道19从上至下倾斜,倾斜流道19的上端连通提升内腔4,倾斜流道19的下端连通研磨内腔2,利用倾斜流道19将螺旋扇叶11提升的釉浆重新运输至研磨内腔2的内腔上端,实现釉浆的上下翻转,从而提高研磨的均匀性。
中间隔板10的下端横向设置有回流内腔17,回流内腔17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通孔21和提升内腔4的下端,利用回流内腔17实现研磨内腔2与提升内腔4之间下端的连通。
研磨凹槽15的下端设置有竖直焊接有支撑立柱16,支撑立柱16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上下贯穿的通孔21,利用通孔21实现研磨后釉浆的下落。
研磨球20位于研磨凹槽15的内腔,研磨球20与研磨凹槽15之间留有研磨间隙22,研磨间隙22的下端连通通孔21,利用研磨间隙22实现对研磨精度的控制,同时使得釉浆顺利的下落,实现上下位置的置换。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中间隔板10实现将研磨箱1的内腔分割,利用上盖板5实现对驱动内腔3上端的密封,利用密封板9实现上下内腔之间的隔绝,防止釉浆向上飞溅。
利用第一驱动电机7带动转轴12转动,利用转轴12带动研磨球20在研磨凹槽15的上端转动,从而达到研磨的目的,利用通孔21实现研磨后釉浆的下落,利用研磨间隙22实现对研磨精度的控制,同时使得釉浆顺利的下落,实现上下位置的置换。
利用回流内腔17实现研磨内腔2与提升内腔4之间下端的连通,利用第二驱动电机8带转杆23转动,从而使得转杆23带动螺旋扇叶11转动,利用螺旋扇叶11带动下端的釉浆上升,利用倾斜流道19将螺旋扇叶11提升的釉浆重新运输至研磨内腔2的内腔上端,实现釉浆的上下翻转,从而提高研磨的均匀性,利用进料口13和出料口14的配合,实现循环进料bob真人,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磨的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